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是弊多利?
概念
|
說明 / 解釋
|
例子
|
機遇 (利)
|
||
國際分工
比較優勢
|
因中國的勞動及土地成本低, 勞工法規不完善
ð
作為製造業/代工的優勢
|
富士康作為iPhone的工序外判企業
|
開拓國際市場
|
因中國製造業有低成本及高生產力之優勢, 使價格具競爭性
ð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
各種中國製產品例如玩具, 白色家電
|
引進技術, 資金, 管理經驗
加快現代化建設
|
外資/合營/本土企業引入資金以擴大規模,
為提升管理質素, 引入技術並作人才培訓
ð
提升企業競爭力, 引入現代化技術及管理
|
中外合營汽車企業如日產東風, 廣洲本田
金融企業如平安保險引入匯豐控股作策略性股東以提升企業管理
|
經濟結構優化及升級
|
國家累積資金, 財富, 人才和技術, 把經濟結構從低技術/低增值/高耗能/高污染轉型至高增值/高科技/第三產業之經濟模式
|
十二五規劃有利零售百貨, 內需行業
科技企業如騰訊, 聯想
|
挑戰 (弊)
|
||
西方發達國家意志和國際組織利益
|
國際組織之成員及話語權由西方國家聾斷, 組織規則也以西方國家利益為依歸
反駁: 中國以其對世界經濟影響力日大, 更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與西方國家搏奕, 以其財政實力增強影響力, 話語權及決定權
|
世貿對中國稀土資源之裁決
外國反對中國公司進行海外併購, 例如美國阻礙中海油併購加拿大氣油公司,
阻礙中國新能源企業投資於美國本土之風力發電場
歐洲國家以反傾銷之名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反傾銷稅…
|
西方之經濟優勢
西方之科技優勢
|
跨國企業具競爭優勢, 有良好品牌, 產品產素…
反駁: 歐美經濟及市場衰落, 中國市場變得更為重要. 中國龐大之市場及政策的伕助可支持本土企業之狀大
十二五規劃訂定扶持高科技, 高增值之行業
|
跨國企業: 蘋果, 麥當勞, 各歐洲時裝名牌, 電子科技企業
中國具競爭力之企業有電訊設備企業如中興通訊
電腦製造商聯想已成為全球第二大
家電下鄉政策有利企業如創維, TCL多媒體等
中國在電能汽車電池之研發, 再生能源的投資與西方比較已有過之而無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