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全球化工作紙7


資料一:
棉花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統計顯示,中國每年約有5,000萬至6,000萬農村勞動力直接投入棉花生產,2008年紡織業吸納了2,000萬從業人員。全國3,000多萬農戶、
1億多農村人口以種棉維生。此外,新疆等棉花大省區每年均提供數百萬個季節性採摘棉花的就業機會,這對於西北貧困地區而言非常重要。對於中西部的貧困農戶,棉花更是重要的現金來源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網

資料二:
中國自2001年「入世」後,逐步對外開放農業市場。隨着過渡期的結束,中國成為世界上農業產品市場最開放的國家之一:
n   降低農產品關稅:由2001年的23.2%,降至2005年的15.35%,遠低於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自此中國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關稅最低的國家之一。
n   2004年起,重點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數量(在配額內的進口貨品徵收較低關稅,而超出配額的貨品則被徵收較高關稅)持續保持高水平。
n   中國自「入世」起,取消了對國內農產品的出口補貼,並承諾將國內支持中的黃箱補貼上限約束在8.5%,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資料來源:樂施會網頁

資料三:
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新疆師範大學、樂施會等撰寫的《2009年多哈回合談判重啟—中國棉業依然步履維艱》的政策報告指出,中國自「入世」後,市場開放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服裝產品出口,但對國內棉花產業和棉農生計卻造成了嚴重的衝擊。
「入世」前,中國政府以配額和進口准許證來控制棉花的進口,並減低棉花的世界市場價格對本地巿場價格的影響。故此,在1994年至1997年間,儘管棉價於世界市場下跌,但中國國內棉價仍能保持平穩。然而根據調查顯示,「入世」後中國進口棉花急劇增長,2008年進口量是2001年的19.5倍;2002年至2007年,進口棉佔中國消費總量的20.2%,最高時達到31.7%。與此同時,國內棉花自給率由99%下降到77.6%,最低時降至64.9%。「入世」後,國內棉花近一半的新增需求被進口棉所佔領,其中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長期居進口首位。
另外,國際棉價對國內價格亦造成重大影響,調查顯示,2002年至2008年間,中國棉花收購價格年均波動幅度超過12%。與此同時,2002年至2008年,中國農戶種棉每畝利潤總體下降。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網

資料四:
2004/05年度,新疆子棉的採購價顯著下跌,由20049月的每公斤5.6元人民幣,下跌至200412月的每公斤3.95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國產棉花出現滯銷的情況。在20053月,只有86%的中國國產棉花,即550萬公噸獲加工廠採購。據中國棉花協會的資料顯示,有87萬公噸棉花滯銷,未能出售。
資料來源:樂施會網頁


(a) 根據以上資料,試以中國棉花業為例,分析中國「入世」前後國內農業市場的變化。(8)

中國「入世」前後國內農業市場的變化:
l  「入世」前,中國農業市場較為封閉並受到政府的保護,如高關稅、配額和進口准許證等。以棉花業為例,「入世」前,中國政府以配額和進口准許證來控制棉花的進口,並減低棉花的世界市場價格對本地巿場價格的影響。故此,在1994年至1997年間,儘管棉價於世界市場下跌,但中國國內棉價仍能保持平穩。
l  「入世」後,中國逐步對外開放農業市場。隨着過渡期的結束,中國成為世界上農業產品市場最開放的國家之一,如農產品關稅大幅下降,由2001年的23.2%,降至2005年的15.35%,遠低於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62%);自2004年起,重點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數量持續保持高水平;中國自「入世」起,取消了對國內農產品的出口補貼,並承諾將國內支持中的黃箱補貼上限約束在8.5%,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故此,中國「入世」後國內農業市場變得相當開放,外國的農產品能夠大量進口
l  以棉花業為例在「入世」前,國內棉花業市場可以自給自足,其產品銷路、價格亦相對穩定。然而自「入世」後,由於低關稅、高配額等措施,促使中國進口棉花急劇增長2008年進口量是2001年的19.5倍;2002年至2007年,進口棉佔中國消費總量的20.2%,最高時達到31.7%。與此同時,國內棉花自給率由99%下降到77.6%,最低時降至64.9%。「入世」後,國內棉花近一半的新增需求被進口棉所佔領,其中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長期居進口首位。另外,國際棉價對國內價格亦造成重大影響,調查顯示,2002年至2008年間,中國棉花收購價格年均波動幅度超過12%
l  由此可見,中國「入世」後,國內棉花業由於市場對外開放,故此市場相當受國際棉價影響而波動,而且亦被進口棉佔領了不少市場

答題框架
簡介
中國「入世」前後國內農業市場有如下的變化:
內容

概念
說明
例子
「入世」前,中國農業市場較為封閉並受到政府的保護
l   高關稅、配額和進口准許證等
l   以配額和進口准許證來控制棉花的進口,並減低棉花的世界市場價格對本地巿場價格的影響
l   1994年至1997年間,儘管棉價於世界市場下跌,但中國國內棉價仍能保持平穩。
「入世」後,中國逐步對外開放農業市場
l   農產品關稅大幅下降
l   重點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數量持續保持高水平
l   取消了對國內農產品的出口補貼
l   外國的農產品能夠大量進口
l   中國進口棉花急劇增長2008年進口量是2001年的19.5倍;2002年至2007年,進口棉佔中國消費總量的20.2%,最高時達到31.7%
l   國內棉花自給率由99%下降到77.6%,最低時降至64.9%
l   2002年至2008年間,中國棉花收購價格年均波動幅度超過12%
結論
中國「入世」前後國內農業市場, 尤其棉花的變化


(b) 根據資料三、四,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農業市場,令內地棉農遇到甚麼困難?(6)

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農業市場,內地棉農遇到的困難
l  競爭力下降: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農業市場,使國內棉農必須面對外來競爭,尤其是長期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加上外國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較國內發達,產品素質亦難以與之比較,故此國內棉農無論在產品素質,還是價格各方面,都直接面對進口棉花的重大挑戰。根據資料三,「入世」後,國內棉花近一半的新增需求被進口棉所佔領,其中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長期居進口首位。由此可見,國內棉農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l  生計受影響國內棉農多為低下階層,既沒有現代化先進設備,也缺乏能力將農作物外銷,加上失去政府的補貼,難以與價廉物美的進口棉競爭。在市場開放的情況下,進口棉花佔據中國市場,致使國內棉花價格下降、滯銷。根據資料四,在2004/05年度,新疆子棉的採購價就顯著下跌,而中國國產棉花亦出現滯銷的情況,在20053月份,只有86%的中國國產棉花獲加工廠採購。棉花價格下降、滯銷自然減低棉農種棉的利潤,生計大受影響。據我所知,由於棉花收入難以維持家庭日常開支,新疆棉農不得不削減醫療、教育、社會交往等各種家庭開支,儘量將生活花費降至最低,生活素質大大降低。
l  影響就業:根據資料一顯示,不少中國農民依靠棉花業維生,如新疆等棉花大省區每年均提供數百萬個季節性採摘棉花的就業機會,這對於西北貧困地區而言非常重要。然而,由於市場開放,大量外國棉花進口,致使棉農血本無歸,繼而導致棉農減少或放棄植棉,大量就業機會因此減少,導致不少內地貧困棉農面對失業問題,同時加劇內地失業、三農等社會問題

答題框架
簡介
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農業市場,內地棉農遇到的困難以下:
內容

概念
說明
例子
競爭力下降
l   面對外來競爭,尤其是長期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
l   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較國內發達,產品素質亦難以與之比較,故此國內棉農無論在產品素質,還是價格各方面,都直接面對進口棉花的重大挑戰
l   根據資料三,「入世」後,國內棉花近一半的新增需求被進口棉所佔領,其中享有高額補貼的美國棉花長期居進口首位。
生計受影響
l   國內棉農多為低下階層,既沒有現代化先進設備,也缺乏能力將農作物外銷,加上失去政府的補貼,難以與價廉物美的進口棉競爭
l   棉花價格下降、滯銷自然減低棉農種棉的利潤,生計大受影響
l   新疆棉農不得不削減醫療、教育、社會交往等各種家庭開支,儘量將生活花費降至最低,生活素質大大降低。
l   根據資料四,在2004/05年度,新疆子棉的採購價就顯著下跌,而中國國產棉花亦出現滯銷的情況,在20053月份,只有86%的中國國產棉花獲加工廠採購。
結論
中國「入世」後對外開放農業市場,內地棉農遇到的困難


(c) 承上題,中國政府可怎樣幫助棉農面對上述的困難?試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提出三項建議。(6)

學生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l  中國政府應在世貿組織談判中,堅持大幅度削減和限制發達國家在國內支援的數量和使用方法,以減低進口棉對國內棉業的影響。
l  應重新在《農業協定》的框架下,調整和充實國內農業補貼方向及內容,增加國內棉農的棉花競爭力。
l  完善進口管理辦法,以穩定棉價並保護國內棉農利益。
以科技優化棉花種植方法,提升質量和效益,提高棉花的競爭力,從而增加棉農的收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